拾遗·辽代陶瓷(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瓷牺流穿带壶。辽代陶瓷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内蕴的契丹民族的文化审美、装饰韵味和精神力量,对草原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予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图片
茶末绿釉长方单孔鸡冠壶图片
白釉雕牡丹纹提梁鸡冠壶辽代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有些器形具有契丹族的民族特色,如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注壶等。巳知烧造辽瓷的窑址有: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内蒙古赤峰市的“赤峰缸瓦窑屯窑”,辽宁辽阳市的“辽阳江官屯窑”及北京市西郊的“北京龙泉务窑”等等。辽代瓷器以白瓷和彩色釉陶(即“辽三彩”)为主,处于唐、宋瓷器的过渡阶段。辽瓷的部份器形带有契丹民族的特色。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及河北等地都曾有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白瓷、黑瓷和低温釉陶等。白瓷以仿定为主,胎致密,色纯白。晚期白釉黑花较好。低温釉陶以单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称“辽三彩”。器物造型有其独创的风格,如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和鸡冠壶等,都是中原地区所罕见。有些品种的造型来自契丹族传统的皮容器和木容器,如鸡冠壶造型具有明显的皮革容器的痕迹,有的甚至把皮条、皮扣、皮雕花、皮绳环梁都一一表现出来,清楚地保留的游猎生活的形迹。三彩鱼形壶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蕴迷人的奇葩。它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其白山黑水般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凝聚和缩影。在契丹人的祖居之地——辽河源头老哈河(土河)流域,近些年来,零散地出土过许多精美的辽瓷。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